你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 制定石材表面化學清洗效果評估技術規范的問題及意義行業資訊
制定石材表面化學清洗效果評估技術規范的問題及意義
作者:榮盛石材  來源:m.ekorega.net   更新時間:2012-07-31  閱讀數:1000
 
化學清洗是采用能夠與有害污染物發生物理或化學作用的化學藥品來完成清除工作的清洗技術。傳統化學清洗劑包括:酸或堿、螯合劑、氧化劑或還原劑、有機溶劑等。酸(如氟化氫銨)或堿(如碳酸銨)在水溶液中電離出活性的H 或OH一離子,能與污染物中的正或負離子結合使污染物分子分解或脫離巖石壁面;螯合劑(~NEDTA)通過與污垢中金屬離子發生配位反應,使污垢轉變為易溶于清洗劑的螯合物而被除去;氧化還原劑是能與污垢分子發生氧化或還原反應,使污垢溶解或分散于清洗液中,從而清除污垢;有機溶劑是依靠對污染物的溶解或溶脹能力,使其脫離巖石表面的清洗方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的清洗技術不斷涌現,如離子交換樹脂法,利用離子交換樹脂的活性化學基團與污垢分子發生相互作用而清除石材和石質文物表面的污染物;又如凝膠吸附法,是運用膠原材料單獨或加入其他化學清洗劑生成凝膠體,依靠物理吸附或化學反應去除污垢;再如生物清洗法,是利用生物酶或微生物等的作用,將石材表面的污垢轉變為無毒無害的水溶性物質等等。如此繁多的清洗劑應用于石材和石質文物的本體,規范地評估化學清洗效果就顯得愈發重要。特別對于石質文物,安全性尤為重要,好的清洗處理必須是有效的和恰當的。對于石材和石質文物的化學清洗來說,清洗劑不僅會作用于表面的污染物,同時也會影響污染物覆蓋的巖石和污染物周邊的表面,很可能造成石材表面化學、物理、結構、紋理和色彩等性狀的改 。在清洗過程中,任何不必要的或多余的行為都可能增加石材表層發生不可逆改變或傷害的風險。實際上,這種損害經常發生,例如:在1987到1988年,Barov和Leznicka等人都曾使用次氯酸鈣漂白劑來清除石材表面的真菌污染物,結果留下了易吸潮的氯化鈣殘留物,造成了明顯的水斑。1999年,Kumar~人使用過氧化氫、氯氣和氯胺漂白劑去除石材表面的污跡,結果使石材中的鐵質發生氧化反應,形成了黃色的銹斑。Warscheid等人 發現,用水流噴射來沖刷石材表面,雖然有助于去除可溶性鹽和生物污垢,但是石材微孔和石縫中滯留的水和潮濕會導致微生物的更快繁殖。Moropoulou等 習指出,雅典某歷史建筑的石材表面因高壓水噴霧清洗導致了石材顆粒的脫離和表面開裂。在20世紀60年代,蘇格蘭的許多石質建筑進行過一系列的清洗活動同,結果發現被擦洗過的石材表面雕刻的細節變模糊了,巖石的孔隙增多,干濕循環更頻繁,生物附著生長增加,化學殘留物導致鹽結晶破壞,表面變色或被漂白等,對石材造成了嚴重傷害。在國內,這方面的事例也非常多,只是點名報道的比較少。為了避免這類人為的破壞發生,制定石材和石質文物表面化學清洗效果評估技術規范是非常必要的。

推薦閱讀:廣場路邊石材行業標準建立的意義
          實行石材業產品標準化的作用及意義